近年来,新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,认真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县域治理“三起来”要求,围绕洛阳市“9+2”工作布局和都市圈核心区六组团发展,大力实施“1366”县域总体发展思路,突出六项抓手,打好三大攻坚战,在洛阳副中心、都市圈建设中,坚持优势共享、错位发展、互补发展、率先发展,干在实处,走在前列,走出一条极具特色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,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、国家卫生县城、国家园林县城、全国文化先进县、全国绿化模范县、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、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、中国旅游强县、中国书法之乡、中国澄泥砚之乡、“四好农村路”全国示范县、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、中国工业百强县、全省县域经济“十强县”、全省首批践行县域治理“三起来”县、河南省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县。全力打造“北方人文山水城市、洛阳都市圈重要节点、全市先进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重要基地”。
(一)资源优势
1、区位交通。新安县地处洛阳西部,东接孟津及市区,西与渑池、义马为邻,南连宜阳县,北临黄河,与济源市及山西省垣曲县相望。县域面积1160平方公里,总人口54万,辖10个镇,1个街道办事处,1个省级产业集聚区。交通区位明显,自古就被誉为“豫陕孔道”、“中州锁钥”,陇海铁路、郑西高铁、连霍高速、310国道横贯东西,宁洛高速擦肩而过,毗邻洛阳机场。是西气东输、西油东输能源大通道,国家信息高速公路中部地区主通道、丝绸之路节点城市,是洛阳市组团县之一,距离中心城区只有20分钟车程。
2、文化底蕴。新安是河洛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仰韶文化的集中分布区。秦时置县,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建县史。取名“新安县”,蕴含“新治安宁”的意思。人文始祖黄帝在此营建密都;“二十四孝”王祥在此卧冰求鲤;“诗圣”杜甫在此写下著名诗篇“三吏三别”之一的《新安吏》;新安函谷关是丝绸之路西行第一关,2014年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;“石刻唐书”千唐志斋是全国唯一的墓志铭博物馆;盐东汉代仓储遗址和汉函谷关遗址分别于1998年和2013年被评为“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”。
3、旅游资源。新安县地处太行山与秦岭余脉交汇地带,融雄浑、峻秀于一体,拥有王屋山—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;“中国嶂谷第一峡、古海洋天然地质博物馆、黄河山水画廊”—龙潭大峡谷;“豫晋大河、古海奇观、云顶草原、高山草甸”—黛眉山;“荆山红叶、荆紫生岚”闻名的荆紫仙山等。境内有5A级景区1家、4A级景区3家、3A级景区6家,初步形成了北部“四山一湖一集群”、南部“一带一城一园区”、东部“一沟一域一特色”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和“丝路汉关,山水新安”旅游品牌。
4、城市建设。新安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理念,统筹推进“百城建设提质工程”和乡村振兴战略,“一体两翼一节点”的城市发展格局和“一横一纵三区多点”的“T”字型县域城镇空间结构基本形成,城镇化率由42.45%提高至52%,高出2015年近10个百分点,成功入选2020年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和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。城区供水供暖等设施不断完善,城区供水主管网里程达到82公里,实现集中供水全覆盖,集中供热面积达到480万平方米,城区供热率达到75%,供气率达到95%。龙泉新城“路网“主骨架”正在形成。新安大力实施“十村示范、百村整治”工程,全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%,36个示范村和200个整治村建设圆满完成,11个镇区实现污水达标提升,荣获“农村垃圾治理省级达标县”称号。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,石井镇寺坡山村、铁门镇土古洞村等12个村被认定为首批国家森林乡村,石井镇入选省园林城镇。
(二)、产业现状
1、工业现状。近年来,我县着力构建“222”产业体系,即先进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,电子商务和物流两大新兴产业,文化旅游和高效农业两大特色产业。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719个,累计完成投资近千亿元,加快推动“三大改造”“三大工程”,全县有规模以上企业235家,市级以上研发平台132家、院士工作站2家、国家级企业孵化器1家、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111家、高新技术企业37家。形成了完整的先进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链条,主导产业产值占比达到80%以上。
2、农业现状。全县以大粒樱桃、软籽石榴、中药材、朝天椒为主的特色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。铁门书法小镇、石寺奇石小镇、北冶陶瓷小镇、五头樱桃小镇、石井旅游特色小镇逐渐成型,着力打造了大河田园、樱桃生态谷等12个沟域经济示范带(区)和15个农业休闲园区。
(三)营商环境。
新安扎实开展“减证便民”改革行动,行政服务大厅共入驻35个职能部门,代管7个部门事项,商事制度改革措施全部落地,“放管服”改革顺利推进。创新型县域试点初见成效,新强联实现创业板上市,培育市级以上研发平台132家,完成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108家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6家,省级创新平台29家。“小巨人”“隐形冠军”“专精特新”企业达到11家。新安县产业集聚区入选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,洛新产业集聚区入选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示范园区、省首批智能化示范园区试点、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。对外开放成果丰硕,与5个国家和地区、20个省、市、自治区建立了投资合作关系,在新安的境内外五百强企业达到7家,贸易伙伴扩大到13个国家和地区,铝板带、铝箔等“新安加工制造”商品走向世界。
新安成立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,研究制定优化营商环境10条硬措施,建立“1+15+N”政策体系,全方位推进政务服务提质提速,35家部门、1905项事项进驻服务大厅,首推106个事项实现“一证通办”,80余个高频事项实现“最多跑一次”,实现了商事登记“零材料、零成本、零障碍”1天办结。深化并联审批,简化程序,压缩办理时限,项目“最长56天,最短13天”可完成审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