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来,北冶镇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,推广运用水产生态养殖新方法,发展了“虾菜共生”循环农业项目,让传统的水产养殖和无土栽培技术“完美牵手”,实现了养殖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。
仲冬时节,天气寒冷。一大早,记者走进位于北冶镇碾坪村的“虾菜共生”循环农业项目温室大棚,室内温暖如春,芹菜、生菜等蔬菜秧苗长势喜人,满眼的绿意盎然,焕发出勃勃生机。旁边的虾池养殖区水声潺潺,项目负责人许宜北和村民正忙着起笼收虾。随着地笼网的拉起,一只只晶莹剔透、鲜活体肥的白对虾跃出水面。经过清洗、称重、装袋、加氧后,这一批南美白对虾将销往周边地市。目前,虾菜共生项目第一批养殖已基本完成,也达到了预期的产量,每斤虾平均在25头左右,可以集中上市。
项目负责人许宜北告诉记者,他养的虾是名副其实的“生态虾”,养虾的水经过滤和微生物分解,作为肥料提供给蔬菜,蔬菜吸收过滤后,干净的水又流回虾池供虾生长,这样养殖出来的白对虾肉质紧实、口感鲜甜,同时也保证了白对虾的成活率。据介绍,第一批成熟的南美白对虾产量有七千余斤,经济效益可达20余万元。
据了解,虾菜共生循环农业项目占地305亩,按照规划将建设60个养殖大棚,目前已建成投用2个,预计项目全部投产后,可年产鲜虾1200吨,年产值约7000万元。共饮一池水、种养相分离,科技力量如今也成为我县农业发展的“新引擎”。
第一批虾的大丰收,也让许宜北对于未来发展信心满满。“下一步,我们还要按照专项债申请的产业园的形式,继续完成60个大棚的建设,带动当地居民参与到生产建设中来,农民不仅有好的收益,还能做一个新型的‘虾农’。”